一弈的精界里场D彩博i世

让我来给你讲讲这个在熊市中依然发光发热的故事。说实话,在去年那个市场低迷的环境里,能遇到Pendle这样的项目真是让人眼前一亮。作为深度参与其中的一员,我至今还记得这段跌宕起伏的经历。缘起:那个春天的邂逅记得那是今年三月的一个下午,@2lambro给我们引荐了Pendle团队。当时他们正在寻找打开亚洲市场的机会。说实话,最初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商业合作,但深入研究后,我们完全被这个项目打动了...

让我来给你讲讲这个在熊市中依然发光发热的故事。说实话,在去年那个市场低迷的环境里,能遇到Pendle这样的项目真是让人眼前一亮。作为深度参与其中的一员,我至今还记得这段跌宕起伏的经历。

缘起:那个春天的邂逅

记得那是今年三月的一个下午,@2lambro给我们引荐了Pendle团队。当时他们正在寻找打开亚洲市场的机会。说实话,最初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商业合作,但深入研究后,我们完全被这个项目打动了。

你知道吗?Pendle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各类生息资产的支持。无论是LSD、RWA还是Perp DEX(比如GLP),它都能完美适配。这种灵活性在当时的市场可谓稀缺资源。不过话说回来,我们团队分析后发现,Pendle面临的核心问题是:TVL严重依赖代币激励,可持续性存疑。

破局:一场深思熟虑的博弈

@CapBulbasaur专门飞去见了Pendle创始人@tn_pendle。团队当时专注于机构业务,这逻辑没错,但现实是:CeFi机构短期内不会大规模进入DeFi领域。我们急需一个能立竿见影的方案。

经过反复讨论,我们找到了突破口:

这里有个有趣的细节:我们借鉴了Convex的成功经验。通过在Pendle上搭建yield booster,不仅能让LP无需锁定vePendle就能获得收益提升,还能建立贿赂市场。这套组合拳简直是为Pendle量身定制的!

抉择: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较量

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实现,而是商业决策。要构建这样一个生态项目,自己成立团队当然最赚钱。但看看市场上的案例:除了Curve/Convex、Balancer/Aura,其他都乏善可陈。

记得@0xSquirtleCap和@CapBulbasaur那场激烈的讨论。最终我们选择了更难走的那条路——充当组织者和顾问角色。虽然短期内回报有限,但我们相信:与优质项目共同成长才是DeFi世界的长期生存之道。

战役打响:团队挑选的艺术

执行环节最关键的是选对合作伙伴。我们最终选择了@Equilibriafi团队,他们不仅有Convex-like项目的经验,更重要的是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创业者精神。事实证明,他们只用了10周就完成了从0到1的壮举。

这时@magpiexyz_io团队也加入了战局。他们的subDAO模式正好与我们当时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。说实话,在DeFi世界,适度竞争是好事,但过度竞争反而会稀释社区注意力。两个精英团队刚刚好。

战果:一场漂亮的翻身仗

五月初,随着两家团队开始募集Pendle,代币价格奇迹般止跌回升。到六月产品上线时,Pendle的TVL和币价双双飙升。最令人欣慰的是,这整个过程Pendle团队几乎不需要额外开发成本——这就是Web3可组合性的魔力!

后来的发展更是超出预期:Pendle不仅借着LSDFi的东风站稳脚跟,还成功登陆币安。正如我们预料的,TVL和交易所背书对机构投资者最有说服力。

反思:DeFi世界的生存法则

现在复盘来看,Pendle War教会了我们几个重要经验:

虽然我们在这过程中没有获得巨额回报,但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却是无价的。正如@Equilibriafi和@magpiexyz_io后来的发展所示:在DeFi世界,正确的选择远比短期收益重要得多。

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,违者必究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