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后平台火了 R突推手购物已久一个的N竟是然沉寂

最近这段时间,各大Layer2打得不可开交,而上个周期风光无限的Layer1们却集体"哑火"了,链上活跃度简直跌到了冰点。但就在这片寂静中,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突然闯入了我的视野——NEAR Protocol。数据爆炸式增长 到底发生了什么?翻开NEAR的数据面板,我被眼前的数字惊到了。9月5日那天,日交易量飙到了316.5万笔,活跃账户数也冲到了92.6万个。要知道,就在不久前,NEAR的日常数...

最近这段时间,各大Layer2打得不可开交,而上个周期风光无限的Layer1们却集体"哑火"了,链上活跃度简直跌到了冰点。但就在这片寂静中,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突然闯入了我的视野——NEAR Protocol。

数据爆炸式增长 到底发生了什么?

翻开NEAR的数据面板,我被眼前的数字惊到了。9月5日那天,日交易量飙到了316.5万笔,活跃账户数也冲到了92.6万个。要知道,就在不久前,NEAR的日常数据还停留在30-50万笔交易,活跃账户数更是长期低于10万。这种爆发式增长,放在当下这个市场环境下,简直就像寒冬里突然绽放的玫瑰。

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数据,发现一个叫"KAI-Ching"的合约交易量稳居榜首。这个发现让我眼前一亮——这不就是购物平台KaiKai的代币奖励计划吗?看来,NEAR这次能"起死回生",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看似普通的购物应用。

KaiKai的"逆袭"故事

说起来,KaiKai这个平台还挺有意思的。它不像我们常见的那些原生加密项目,而是Cosmose AI这个老牌购物数据分析平台的"链改"产物。Cosmose AI来头不小,从2014年就开始服务Gucci、LVMH这些奢侈品大牌,去年估值已经达到5亿美元。

今年9月,KaiKai推出了一个相当诱人的奖励计划:用户购物可以获得2-3倍的KAI-Ching代币奖励。这个玩法让我想起了星巴克的会员计划,只不过人家用咖啡豆当奖励,KaiKai直接上区块链代币。不得不说,这种玩法对年轻人特别有吸引力——数据显示83.5%的用户都是Z世代。

为什么选择NEAR?

作为业内观察者,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Cosmose会选择NEAR。深入了解后才发现,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因素:

首先,传统支付系统太"黑心"了。Stripe和PayPal这些平台对小额交易动辄收取10%以上的手续费,商家为了生存只能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。而NEAR的低gas费特性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其次,KaiKai的稳定币设计很聪明。1KAI-Ching=1美分的设定让用户完全没有使用门槛,而且只能在应用内交易的设计也避免了币价波动带来的困扰。这种"区块链+传统商业"的融合方式,让我看到了Web3落地的另一种可能性。

公链突围的新思路

从NEAR这个案例中,我看到了公链突围的新思路。在当下这个阶段,单纯比拼TPS或者技术创新已经不够了。像NEAR和Polygon这样的公链,都在尝试通过改造Web2业务来扩大自己的生态版图。

说到底,区块链技术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。KaiKai的成功告诉我们:与其在加密圈内卷,不如走出去,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传统商业世界。毕竟,能让用户一边购物一边赚代币,谁还会在意底层用的是什么链呢?

作为一个关注行业发展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,NEAR这次的表现确实令人惊喜。虽然现在还无法判断这种增长能否持续,但至少证明了一个道理:在熊市里,实用性和创新才是王道。

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,违者必究。

相关阅读